- 课程介绍
- 课程目录
- 课程问答
课程简介
学前教育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发展与改革思考的重点之一,而这些思考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学前教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该系列课主要分析与介绍世界著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在学前教育富有盛名的一些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学前教育的实践,以及对不同教育学家学前教育思想、不同国家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整个系列课共7个学时。
问:家庭教育应该怎样才能更有效呢
答:首先认识家庭教育的地位,合理定位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平等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不把孩子当“附属物”,要把孩子当独立个体看待。在这两个基本前提下,第三方面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亲子关系的构建,不仅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爱,还要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同时,在孩子6岁前,家长要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不在于要求读书量和认字量,而关键是要培养孩子对未知的探索欲。第四方面,家庭教育要注重户外活动,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
问:老师,孩子总是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怎么引导孩子好好说?
答:首先家长稳定自己的情绪,其次家长平静的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不愿意沟通可以先“冷处理”,等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和孩子沟通,沟通中尊重孩子的合理意见。不需要培养“听话”的孩子,应该尊重孩子个性化发展。但同时家长要设置底线,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不要退让。
问:黄老师,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哪个好?
答:家长首先问问自己在乎硬件设施(场地、教室条件等)还是软环境(学校师资、教学理念等),黄老师建议家长不要太要求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要更加注重学校的软环境,关注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技巧。
问:我们现实状态中的幼儿园,都是按部就班,超前学习文化知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因此一般的公立幼儿园都不会超前教授文化知识,不会做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如果这位学员的小孩所在的幼儿园真的超前学习文化知识,应该是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简单的教小孩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幼儿园主要活动应该还是以玩乐为主,所以家长不必太担心。
问:老师,我们家孩子10月份出生,读书比其他同龄晚一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发展吗?
答:晚一年上学小孩在心智能力、运动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比其他小孩强很多,在班级各种活动中,就会扮演一些主导的角色。小孩会更自信、更自主,会发展的更好,所以家长不用担心
问:德国的学前教育挺好的,现在中国公立幼儿园也是“玩中学,学中玩”,可是等幼升小的时候,读了公立幼儿园的孩子上小学后明显跟不上进度,请问老师,面对“跟不上”这种情况,上了公立幼儿园的孩子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
答:这里说的“跟不上”是指什么方面,是文化知识、活动能力还是学习能力?根据后面的问题,我想学员可能指的是文化知识方面的“跟不上”。我们上幼小衔接班一方面是为了提前学习拼音、汉字、简单的加减法等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提前培养小孩的小学生活适应能力。如果家长很担忧小孩的小学“跟不上”,而自己又没有时间和精力,没有能力教小孩这方面的知识,那可以找一些专门的培训班来学习拼音、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不会花很多时间,小孩就能学会这些知识。如果小孩在上小学之前就具有很好的学习力,比如很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很高的学习
问:我已经错过了“孩子越玩越聪明的黄金时期”,小孩马上上小学了,后续孩子的教育应该怎么调整呢?
答:小孩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敏感期和关键期,在敏感期家长如果能给予孩子适度引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越玩越聪明”主要还是指孩子上小学之前,通过自由的玩乐以及与大自然的充分接触,使小孩感觉或感知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为智力的发展,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小孩已经快上小学了,后续对小孩的教育应该以知识教育为主,家长为孩子创造充满自由与爱的环境,让孩子能够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问: 老师,您讲到蒙台梭利教育不建议“奖惩教育”,但事实上,我们平时用“奖励”式教育挺多的,比如孩子表现好,就奖励小红花什么,也鼓励家长用这种方式,那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吗?那又该怎么去鼓励孩子呢?
答:蒙台梭利提出她反对奖惩,是基于她的自然教育观,她认为小孩的行为应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家长和老师不应该去干预,更不应该去诱导小孩去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因为这样小孩的行为就不是自然的,他会受到外界作用的引导,如果这种情况下,小孩就不能实现自然成长,不能形成自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是完全反对“奖惩教育”,而是要依据小孩行为的结果来奖励,也就是说家长可以对小孩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这个结果进行奖励,而不是对小孩的过程进行引导,比如对小孩说把这件事情做好了你就可以得到奖励,这样会影响小孩的行为过程。所以奖励不是一味的反对,而是要依据小孩的行为,进行全面的思考,建议不要对小孩的行为过程来进行奖励,而是要对小孩的结果予以肯定。